校园美育典型案例--无锡交通分院
打造文化育人新品牌
推进锡剧艺术进校园
毛兰霞 蒋治国 吴雪琴 孙霞 庄严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发展,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每年联合举办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普惠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将高雅艺术融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08年6月7日,锡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3。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锡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18年以来我校在校园文化节期间持续3年推进以锡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加强了教职员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职员工文化素养,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浓厚的文化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3年来的活动。
2018年我校在校园文化节上, 我们邀请了无锡市锡剧院来校演出大型原创锡剧《锡商》,该剧讲述了梁溪之子周铭堂先生在鸦片战争后的苦难岁月里实业报国的故事。全体师生感受了一代锡商“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备受鼓舞。
领导和大型原创锡剧《锡商》演员合影留念
为了让广大师生更深入了解锡剧,我们邀请国家一级演员、锡剧“梅派”艺术新一代传人、无锡市锡剧院副院长蔡瑜女士,来校零距离与师生一起畅谈锡剧的发展历史和流派传承。蔡院长从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意义讲起,深入浅出,追溯了吴文化悠久的历史,锡剧艺术在近现代的传承与发展,列举了近现代以来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锡剧经典唱段,一步步将我们带进了锡剧艺术的殿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戏曲艺术的普及推广,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师生的心中,深刻感受锡剧艺术的魅力,爱上无锡,更爱上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教师和锡剧“梅派”艺术新一代传人、
无锡市锡剧院副院长蔡瑜女士合影留念
2019年10月29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原创舞台剧——锡剧《惠山泥人》在我校成功演出,学校师生代表共700余人观看了此次演出,参加首届全国交通职业院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部分领导嘉宾观摩了演出活动。
“惠山下,运河旁,黝黑粘土自生香……”随着幕布拉开,“锡剧”与“惠山泥人”这两大“最无锡”的国家级非遗在学校舞台上首度结合,碰擦出浓郁的“无锡味儿”,引得台下师生连连叫好、掌声不断。本剧讲述了惠山泥人手艺人为传承技艺而引发的几代人命运纠葛的故事,将无锡的人文精神、民俗民情融入剧中,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格,弘扬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该剧演员阵容强大,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锡剧一代宗师梅兰珍先生高足、“梅派”传人、剧院院长黄静慧,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陆少林高足、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表演奖、全国戏剧红梅奖银奖获得者潘华饰演“吴淞山”,国家二级演员、“彬彬腔”第三代嫡传、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全国昆剧大奖赛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小小王彬彬,优秀青年演员钱栋涛、优秀锡剧演员董旭红、国家二级演员冯佼等倾情出演。为广大师生搭建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达到了“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
2020年11月13日我们又一次邀请了无锡市锡剧院的演员,为师生们带来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表演的曲目有《珍珠塔·赠塔》《梅花谣·断肠》《宝莲灯·二堂放子》等经典锡剧剧目。锡剧,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种之一,具有吴文化的丰厚底蕴。锡剧曲调丰富、优美、完整,行腔如太湖流水,甜、糯、淳、亮。犹如“小桥流水,抒情典雅”,富有江南水乡泥土芬芳的风韵。精彩的演出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他们纷纷表达对传统地方戏曲的喜爱与对现场舞台效果的称赞。
锡剧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其声腔,还是语言,包括服饰表演等,都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对于吴文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佐证意义,持续的锡剧推广对于广大师生了解无锡、热爱乡土有一定作用。
锡剧起源并长期根植于农村,因而乡土气息尤其浓郁,剧目大众化特质鲜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民俗性、观赏性等方面,都体现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近年来锡剧也在传承中创新,宣传工匠精神、宣传无锡作为中国民族资本发源地、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也意义重大。
锡剧的产生与发展,在江南地域戏曲中有着相当的典型性,为研究江南戏曲史乃至中国地方戏曲史提供了很好的实证。锡剧对于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延续文化脉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通过持续三年锡剧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园艺术的影响力持续扩散,校园汉服社、小剧团活动逐步兴起,将成为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支持力度,打造品牌,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软实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育人导向,切实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